想学习CompletableFuture,因此查询资料发现
CompletableFuture是JDK8中的新特性,主要用于对JDK5中加入的Future的补充。
CompletableFuture实现了CompletionStage和Future接口。
需要先了解Future接口
什么是Future?
简单来说future就是一个Future
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了异步和等待:
异步:就是不用阻塞当前线程,来等待该线程任务处理完成再去执行其他任务。
等待:await,声明运算为延迟执行
async和await
首先看一个例子:
1 | getData() async{ |
这段代码在运行的时候会报错。
因为data是String类型,而函数getData()是一个异步操作函数,其返回值是一个await延迟执行的结果。
在Dart中,有await标记的运算,结果都是一个Future对象,Future不是String类型,所以就报错了。
如何获取异步函数的结果呢?Dart规定有async标记的函数,只能由await来调用,那么我们可以在函数前加一个await关键字:
1 | String data = await getData(); |
但是这违背了await必须要在async标记的函数中使用,所以赋值代码可以改成:
1 | String data; |
async和await的使用其实就只有两点:
await关键字必须在async函数内部使用
调用async函数必须使用await关键字
Dart(释义:镖)异步
Dart是单线程模型,是一种Event-Looper以及Event-Queue的模型,所有的事件都是通过EventLooper的依次执行。
Event-Looper与Netty的NioEventLoopGroup异曲同工,都是线程模型
作者:zhaoolee
链接:https://www.jianshu.com/p/aefd0e50b802
来源:简书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单线程模型
所谓单线程,就是一旦一个函数开始执行,就必须将这个函数执行完,才能去执行其他函数
作者:MakerChin
链接:https://www.jianshu.com/p/890df7ea8f87
来源:简书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Future接口的方法:
1 | public interface Future<V> { |
调用不带参数的get方法的调用被阻塞,直到计算完成。如果在计算完成之前,调用带参get()方法超时时,会抛出TimeoutException异常。若运行该计算的线程被中断,两种get()方法都会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。如果计算已经完成,那么get方法立即返回。
若计算还在进行,isDone方法返回false;如果完成了,则返回true。
调用cancel()时,若计算还没有开始,它被取消且不再开始。若计算处于运行之中,那么如果mayInterrupt参数为true,它就被中断。
相比future.get(),其实更推荐使用get (long timeout, TimeUnit unit) 方法,因为设置了超时时间可以防止程序无限制的等待future的返回结果。
FutureTask源码解析
构造方法:
1 | public FutureTask(Callable<V> callable) { |
实际上Callable = Runnable + result,继续看上面的第二个构造方法,看看Executors.callable(runnable, result)的实现:
1 | public static <T> Callable<T> callable(Runnable task, T result) { |
状态值
1 | /* Possible state transitions: |
FutureTask的run方法:
1 | public void run() { |
set方法:
1 | protected void set(V v) { |
get方法:
1 | public V get()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, ExecutionException { |
版权声明: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,遵循 CC 4.0 BY-SA 版权协议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blog.csdn.net/itcats_cn/article/details/81322122
CompletableFuture类的官方API文档解释:
CompletableFuture是一个在完成时可以触发相关方法和操作的Future,并且它可以视作为CompletableStage。
除了直接操作状态和结果的这些方法和相关方法外(CompletableFuture API提供的方法),CompletableFuture还实现了以下的CompletionStage的相关策略:
① 非异步方法的完成,可以由当前CompletableFuture的线程提供,也可以由其他调用完方法的线程提供。
② 所有没有显示使用Executor的异步方法,会使用ForkJoinPool.commonPool()(那些并行度小于2的任务会创建一个新线程来运行)。为了简化监视、调试和跟踪异步方法,所有异步任务都被标记为CompletableFuture.AsynchronouseCompletionTask。
③ 所有CompletionStage方法都是独立于其他公共方法实现的,因此一个方法的行为不受子类中其他方法的覆盖影响。
CompletableFuture还实现了Future的以下策略
① 不像FutureTask,因CompletableFuture无法直接控制计算任务的完成,所以CompletableFuture的取消会被视为异常完成。调用cancel()方法会和调用completeExceptionally()方法一样,具有同样的效果。isCompletedEceptionally()方法可以判断CompletableFuture是否是异常完成。
② 在调用get()和get(long, TimeUnit)方法时以异常的形式完成,则会抛出ExecutionException,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使用join()和getNow(T),它们会抛出CompletionException。
小结:
Concurrent包中的Future在获取结果时会发生阻塞,而CompletableFuture则不会,它可以通过触发异步方法来获取结果。
在CompletableFuture中,如果没有显示指定的Executor的参数,则会调用默认的ForkJoinPool.commonPool()。
调用CompletableFuture的cancel()方法和调用completeExceptionally()方法的效果一样。
在JDK5中,使用Future来获取结果时都非常的不方便,只能通过get()方法阻塞线程或者通过轮询isDone()的方式来获取任务结果,这种阻塞或轮询的方式会无畏的消耗CPU资源,而且还不能及时的获取任务结果,因此JDK8中提供了CompletableFuture来实现异步的获取任务结果。
使用下CompletableFuture的API
CompletableFuture类提供了非常多的方法供我们使用,包括了runAsync()、supplyAsync()、thenAccept()等方法。
runAsync(),异步运行:
1 |
|
运行结果:
1 | main |
这里调用的runAsync()方法没有使用ForkJoinPool的线程,而是使用了Executors.newSingleThreadExecutor()中的线程。runAsync()其实效果跟单开一个线程一样。
supplyAsync()
supply有供应的意思,supplyAsync就可以理解为异步供应,查看supplyAsync()方法入参可以知道,其有两个入参:
1 | Supplier supplier, |
这里先简单介绍下Supplier接口,Supplier接口是JDK8引入的新特性,它也是用于创建对象的,只不过调用Supplier的get()方法时,才会去通过构造方法去创建对象,并且每次创建出的对象都不一样。Supplier常用语法为:
1 | Supplier<MySupplier> sup= MySupplier::new; |
1
再展示代码例子之前,再讲一个thenAccept()方法,可以发现thenAccept()方法的入参如下:
1 | Comsumer<? super T> |
下面看下supplyAsync()和thenAccept()的例子:
1 | public void thenApply() throws Exception { |
运行结果如下:
1 | main |
从代码逻辑可以看出,thenApply_test等到了pool-1-thread-1线程完成任务后,才进行的调用,并且拿到了supplye()方法返回的结果,而main则异步执行了,这就避免了Future获取结果时需要阻塞或轮询的弊端。
exceptionally
当任务在执行过程中报错了咋办?exceptionally()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,当报错时会去调用exceptionally()方法,它的入参为:Function<Throwable, ? extends T> fn,fn为执行任务报错时的回调方法,下面看看代码示例:
1 | public void exceptionally() { |
运行结果:
1 | main: main |
从代码以及运行结果来看,当任务执行过程中报错时会执行exceptionally()中的代码,thenAcceptAsync()会获取抛出的异常并输出到控制台,不管CompletableFuture()执行过程中报错、正常完成、还是取消,都会被标示为已完成,所以最后CompletableFuture.isDown()为true。
在Java8中,新增的ForkJoinPool.commonPool()方法,这个方法可以获得一个公共的ForkJoin线程池,这个公共线程池中的所有线程都是Daemon线程,意味着如果主线程退出,这些线程无论是否执行完毕,都会退出系统。
2.3 源码分析
CompletableFuture类实现了Future接口和CompletionStage接口,Future大家都经常遇到,但是这个CompletionStage接口就有点陌生了,这里的CompletionStage实际上是一个任务执行的一个“阶段”,
1 | public class CompletableFuture<T> implements Future<T>, CompletionStage<T> { |
在CompletableFuture中有一个静态代码块,在CompletableFuture类初始化之前就进行调用,代码块里的内容就是通过Unsafe类去获取CompletableFuture的result、stack和next属性的“偏移量”,这个偏移量主要用于Unsafe的CAS操作时进行位移量的比较。
runAsync(Runnable, Executor) & runAsync(Runnable)
runAsync()做的事情就是异步的执行任务,返回的是CompletableFuture对象,不过CompletableFuture对象不包含结果。runAsync()方法有两个重载方法,这两个重载方法的区别是Executor可以指定为自己想要使用的线程池,而runAsync(Runnable)则使用的是ForkJoinPool.commonPool()。
下面先来看看runAsync(Runnable)的源码:
1 | public static CompletableFuture<Void> runAsync(Runnable runnable) { |
这里的asyncPool是一个静态的成员变量:
1 | private static final boolean useCommonPool = |
回到asyncRunStage()源码:
1 | static CompletableFuture<Void> asyncRunStage(Executor e, Runnable f) { |
看到asyncRunStage()源码,可以知道任务是由Executor来执行的,那么可想而知Async类一定是实现了Callable接口或者继承了Runnable类,查看Async类:
1 | static final class AsyncRun extends ForkJoinTask<Void> |
在AsyncRun类中,实现了Runnable接口的run()方法,在run()方法内部,会调用传进来的Runnable对象的run()方法,这里就需要用户自己去实现了,上文中的实例代码就是通过Lambda表达式来实现了Runnable接口。调用了f.run()之后,然后就是completeNull()方法了,改方法底层通过调用UNSAFE类的compareAndSwapObject()方法,来以CAS的方式将CompletableFuture的结果赋为null。postComplete()就是任务结束后,会执行所有依赖此任务的其他任务,这些任务以一个无锁并发栈的形式存在。
postComplete()的源码还是有点复杂的,先不急着分析。先看看Completion这个抽象类的数据结构组成:
Completion
下面先看看Completion的源码:
1 | abstract static class Completion extends ForkJoinTask<Void> |
Completion是一个抽象类,分别实现了Runnable、AsynchronousCompletionTask接口,继承了ForkJoinPoolTask类,而ForJoinPoolTask抽象类又实现了Future接口,因此Completion实际上就是一个Future。可以看到Completion的抽象方法和成员方法的实现逻辑都短短一行或者没有,可以猜到这些方法的实现都是在其子类中。其实现类包括了UniCompletion、BiCompletion、UniAccept、BiAccept等,如下图:
而Completion类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员属性
volatile Completion next;
1
有印象的读者应该能记得,CompletableFuture中有一个属性——stack,就是Completion类的。
volatile Completion stack;
1
由这个属性可以看出,CompletableFuture其实就是一个链表的一个数据结构。
1 | abstract static class UniCompletion<T,V> extends Completion { |
claim方法要在执行action前调用,若claim方法返回false,则不能调用action,原则上要保证action只执行一次。
1 | static final class UniAccept<T> extends UniCompletion<T,Void> { |
1 | final <S> boolean uniAccept(CompletableFuture<S> a, |
对于Completion的执行,还有几个关键的属性:
1 | static final int SYNC = 0;//同步 |
Completion在CompletableFuture中是如何工作的呢?现在先不着急了解其原理,下面再去看下一个重要的接口——CompletionStage。
CompletionStage
下面介绍下CompletionStage接口。看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“完成动作的一个阶段”,查看官方注释文档:CompletionStage是一个可能执行异步计算的“阶段”,这个阶段会在另一个CompletionStage完成时调用去执行动作或者计算,一个CompletionStage会以正常完成或者中断的形式“完成”,并且它的“完成”会触发其他依赖的CompletionStage。CompletionStage 接口的方法一般都返回新的CompletionStage,因此构成了链式的调用。
【下文中Stage代表CompletionStage】
那么在Java中什么是CompletionStage呢?
官方定义中,一个Function,Comsumer或者Runnable都会被描述为一个CompletionStage,相关方法比如有apply,accept,run等,这些方法的区别在于它们有些是需要传入参,有些则会产生“结果”。
Funtion方法会产生结果
Comsumer会消耗结果
Runable既不产生结果也不消耗结果
下面看看一个Stage的调用例子:
stage.thenApply(x -> square(x)).thenAccept(x -> System.out.println(x)).thenRun(() -> System.out.println())
1
这里x -> square(x)就是一个Function类型的Stage,它返回了x。x -> System.out.println(x)就是一个Comsumer类型的Stage,用于接收上一个Stage的结果x。() ->System.out.println()就是一个Runnable类型的Stage,既不消耗结果也不产生结果。
一个、两个或者任意一个CompletionStage的完成都会触发依赖的CompletionStage的执行,CompletionStage的依赖动作可以由带有then的前缀方法来实现。如果一个Stage被两个Stage的完成给触发,则这个Stage可以通过相应的Combine方法来结合它们的结果,相应的Combine方法包括:thenCombine、thenCombineAsync。但如果一个Stage是被两个Stage中的其中一个触发,则无法去combine它们的结果,因为这个Stage无法确保这个结果是那个与之依赖的Stage返回的结果。
1 |
|
虽然Stage之间的依赖关系可以控制触发计算,但是并不能保证任何的顺序。
另外,可以用一下三种的任何一种方式来安排一个新Stage的计算:default execution、default asynchronous execution(方法后缀都带有async)或者custom(自定义一个executor)。默认和异步模式的执行属性由CompletionStage实现而不是此接口指定。
小结:CompletionStage确保了CompletableFuture能够进行链式调用。
下面开始介绍CompletableFuture的几个核心方法:
postComplete
1 | final void postComplete() { |
postComplete()方法可以理解为当任务完成之后,调用的一个“后完成”方法,主要用于触发其他依赖任务。
uniAccept
1 | final <S> boolean uniAccept(CompletableFuture<S> a, |
这里有一个很巧妙的地方,就是uniAccept的入参中,CompletableFuture a表示的是源任务,UniAccept c中报装有依赖的任务,这点需要清除。
1 | pushStack |
光分析源码也没法深入理解其代码原理,下面结合一段示例代码来对代码原理进行分析。
1 |
|
1 | /** 运行结果: |
这段示例代码所做的事情就是supplyAsync(Supplier supplier)休眠200秒之后,返回一个字符串,thenAccept(Consumer<? super T> action)等到任务完成之后接收这个字符串,并且调用thenApply_test()方法,随后输出 hello world。
代码中让线程休眠200秒是为了方便观察CompletableFuture的传递过程。
下面就描述下程序的整个运作流程。
① 主线程调用CompletableFuture的supplyAsync()方法,传入Supplier和Executor。在supplyAsync()中又继续调用CompletableFuture的asyncSupplyStage(Executor, Supplier)方法。
来到asyncSupplyStage()方法中,调用指定的线程池,并执行execute(new AsyncSupply(d,f)),这里d就是我们的“源任务”,接下来thenApply()要依赖着这个源任务进行后续逻辑操作,f就是Supplier的函数式编程。
AsyncSupply实现了Runnable的run()方法,核心逻辑就在run()方法里。在run()方法里,先判断d.result == null,判断该任务是否已经完成,防止并发情况下其他线程完成此任务了。f.get()就是调用的Supplier的函数式编程,这里会休眠200秒,所以executor线程池开启的线程会在这里阻塞200秒。
② 虽然executor线程池线程阻塞了,但是main线程任然会继续执行接下来的代码。
main线程会在asyncSupplyStage()方法中返回d,就是我们的“依赖任务”,而这个任务此时还处在阻塞中。接下来main线程会继续执行CompletableFuture的thenAccept(Comsumer<? super T> action)方法,然后调用CompletableFuture的uniAcceptStage()方法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在uniAcceptStage()方法中,会将“依赖任务”、“源任务”、线程池以及Comsumer报装程一个UniAccept对象,然后调用push()压入stack的栈顶中。随后调用UniAccept的tryFire()方法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其中的CompletableFuture的uniAccept()方法会判断任务是否完成,判断依据是a.result 是否为空,这里的a就是之前传入的“源任务”,等到“源任务”阻塞200秒过后,就会完成任务,并将字符串存入到 result中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判断到“源任务”完成之后,就会调用接下来的逻辑。s拿到的值就是“源”任务返回的字符串,并且传入到了Comsumer.accept()方法中。然而“源任务”还在阻塞中,main线程会跳出uniAccept(),继续执行接下来的逻辑。接下来就是输出当前线程的名字,然后调用while(true),结束条件为CompletableFuture.isDone(),当任务完成时则结束while(true)循环。
③ 回到“源任务”,虽然main线程已经结束了整个生命周期,但是executor线程池的线程任然阻塞着的,休眠了200秒之后,继续执行任务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然后来到了postComplete()方法。这个方法在前面已经介绍到了,它是CompletableFuture的核心方法之一,做了许多事情。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触发其他依赖任务,接下来调用的方法依次为:UniAccept.tryFire(mode) ——> CompletableFuture.uniAccept(…) ——> Comsumer.accept(s) ——> 输出“hello world”,并输出当前调用线程的线程名。因这个调用链已经在②中介绍过了,所以就不再详细介绍其运作逻辑。
测试
1 |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throws ExecutionException, InterruptedException { |
输出结果
1 | run end ... |
小结: 通过这个小示例,终于理解到了“源任务”和“依赖任务”之间的调用关系,以及CompletableFuture的基本运作原理。然而CompletableFuture还有其他的方法需要去深入分析,由于篇幅所限就不再赘述,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以debug的模式去一点一点分析CompletableFuture其他方法的底层原理。这里不得不说Java并发包作者Doug Lea大神真的太厉害了,阅读他的源码之后,可以发现他写的代码不能以技术来形容,而应该使用“艺术”来形容。
总结
CompletableFuture底层由于借助了魔法类Unsafe的相关CAS方法,除了get或join结果之外,其他方法都实现了无锁操作。
CompletableFuture实现了CompletionStage接口,因而具备了链式调用的能力,CompletionStage提供了either、apply、run以及then等相关方法,使得CompletableFuture可以使用各种应用场景。
CompletableFuture中有“源任务”和“依赖任务”,“源任务”的完成能够触发“依赖任务”的执行,这里的完成可以是返回正常结果或者是异常。
CompletableFuture默认使用ForkJoinPool,也可以使用指定线程池来执行任务。